漂洋过海的驰援 只为守护无国界的医者大爱
——记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张华
没有月饼的渲染
没有团圆的意境
短暂的越洋视频
几许寒暄后
又是一年中秋!
2018年的中秋,已经是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张华在非洲过的第二个中秋。2016年12月,张华作为四川省承派的2016—2018年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第16队成员,离开家人前往非洲几内亚比绍(简称几比)开展医疗救助工作。此后两年,张华的中秋夜只能独在异乡、遥寄思念。
彼时,大宝还不满7岁,二宝还在妈妈彭璐的肚子里,还有两个多月才出生;现在,大宝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大姑娘了,二宝已能蹒跚走路,也会咿咿呀呀的叫爸爸妈妈,却还从未被爸爸抱过。
长长的网线,连接起了一家人的思念,隔着屏幕,张华珍惜着每分每秒与家人“团聚”的时光。
春树暮云 且把他乡作故乡
2016年12月20日,张华作为第十六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成员,带着亲友们的牵挂远离家乡,历时30多个小时连续4次转机抵达几内亚比绍卡松果医院,开始国家赋予他的神圣使命。
与艰苦生活斗智斗勇
出发前,张华通过培训、查阅网络资料,已经对这个陌生的国度有了初步的认识: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,气候炎热、传染性疾病高发、物质匮乏......但真正走近她,才知道现实与想象的差距有多大。
卡松果距离几比的首都比绍80公里,是除首都以外的第二大城市,但这里与繁荣、热闹这些词汇一点关系都没有。“泥泞不平的道路、不超过5层高的房屋、不知道什么泥什么糊的食物......可能比我们一个乡镇还小,相当于国内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。”妻子彭璐说,早先就得知这里很落后,但是没想到贫穷到了这个地步。
连基本的供水供电都没有
生活用电靠的是一台几近报废的发电机,饮用水需要去以前葡萄牙人捐赠建设的水井拉。这里蚊蝇肆虐,稍不注意就会得疟疾,猴子、老鼠、壁虎、蛇也是光顾的常客,所以就寝前要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。
医生、翻译、农夫这些角色切换自如
“在这里生活,我们还开发了不少新技能。”张华半开玩笑的说,医疗队的衣食住行都要自己亲力亲为,几比虽是个农业国家,但是当地绿色蔬菜金贵得很,为了解决“菜篮子”问题,队员们“继承”前辈们留下的菜地,自己翻地施肥、种植蔬菜。
同时,为了克服语言障碍,除了要学习葡萄牙语,还要在与当地人民交流中不断学习克里奥儿语。
披荆斩浪为您而来
虽然卡松果是几比第三大医院,但加上医疗队总共才10个医生,医技科室、生化检验、影像学检查都没有,“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夸张的说,连国内很多乡镇医院的条件都达不到。”医疗卫生条件差、设备落后、药械缺乏都是中国医疗队工作中要解决的困难。
“作为儿科医生,这里多少让我感到了一些无助,与医疗技术无关的那种。”张华说,不久前他接诊过一个患儿,仅仅因为蚊虫叮咬就进行了截肢手术。“这个娃娃太可惜了,送到我们这里的时候情况已经很严重,整个腿部发生严重感染,伤口扩散化脓,还伴有持续高烧。要是早一点来就好,就早一点。”在讲述这个患儿的时候,张华几度哽咽,“蚊虫叮咬、小小的感冒,因无法及时治疗,都可能给孩子致命的伤害。”“当地很多患者生病都是硬抗,实在抗不过了才来找医生。”
再难也要坚持义诊
为了让当地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,张华他们每月会定期开展2—3次义诊活动。“我们义诊的时候经常要坐船,最长的行程要花4、5小时,经常遇到海上风暴,还是很危险。
有一次义诊遇到了海上风暴,几次差点翻船,全船人都只能默念’哈利路亚’祈祷,也就是我们中国’阿弥陀佛’的意思。也还是幸好没出事哦,不然就真的是回不来了,曾经有国内的其他援非人员在海上就遭遇过海难。”
“所以越是接近回来的时间,越是紧张,因为生怕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出现意外。如果有一天没看到、没听到声音或者没有发消息的话,都特别担心”彭璐说。
但只要到达义诊点,途中的艰险他们很快就淡忘了,“每次看到身穿白大褂,胸前有红色中国国旗标志的,当地人民总是很热情的。”通过义诊医疗队已经与几比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,“特别自豪,尤其是在救治了危急重症之后,感觉没有辜负国家赋予的责任。他们也很尊重我们,这份尊重不仅是医疗援助,还有祖国强大带来的自豪感”。
如今,张华承担着儿科查房工作,每天儿科门诊量约20人次,先后参加边远乡村义诊20余次,他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尽最大程度解决当地缺医少药的现实问题。
多少沧桑付流水 常念家国在心怀
在外支援,再艰苦的条件都能克服,最难熬的是日渐浓郁的思乡之情。张华此行,错过了许多人生中重要的日子,注定比旁人多背负了几分对家人的愧疚!
二宝快两岁了,至今“素未谋面”
接到此次援外通知时,张华的妻子彭璐已经怀孕7多个月了,但国家召唤当前,他必须完成国家交付的光荣任务,于是他将对自己小家眷念深深的埋在心中。
“谈及二娃的时候还是有遗憾的,毕竟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两年了,我都还没有抱过她,甚至还没有见过面。”张华说。二宝身体不好,时常发烧咳嗽,看着孩子生病自己却无能为力,隔着千山万水,他常常担心得夜不能寐。“作为一个专业医生都没在身边,反正看不到心里就担心,晚上就要想,还在发烧没有,加重没有”。
长长的网线,连接起一家人的思念
不能常伴左右,只能通过网络“见面”。从出国那天起,张华和妻子就默契达成每天视频的共识。短则几分钟,长则一个多小时,大女儿的学习、二女儿的成长、老人的健康、家里装修房子、医院发生的趣事……聊不完的话题,承载的是满满的牵挂和思念。虽然可以视频,但始终没有陪伴来得直观,为了让二宝有“父亲”的概念,妻子彭璐总会指着屏幕教二宝喊爸爸,十个月左右二宝第一次对着他喊:“爸爸,爸爸!”那一瞬间张医生无比激动,亦是百感交集,他多想亲手抱抱自己可爱的女儿。
分享孩子们的成长点滴成了张华缓解思乡之苦的秘诀,很多时候他习惯镜头就对着两个女儿。“有时候话都不说,静静地看着她们玩耍就行,心里还是要想,等我回来了要多花时间陪她们,弥补这两年缺失的时光。”
生活中恩爱,工作中相互扶持
张华夫妻俩同为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,生活中他们是恩爱有加的夫妻,工作中他们是相互扶持的同伴。
张华此次援外,彭璐就是最坚强的后盾!从参与培训到远赴非洲,她都默默的支持着丈夫,即便在自己即将生产的情况下。“其实,作为女人对他在情感上肯定是依赖的,毕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,但作为医生我很理解他,知道他这次任务意义重大。”彭璐说。因此出发前,彭璐主动给家里人做起了思想工作,安抚着大女儿的情绪,“家里老人还是多支持他的,大宝也很懂事,加上医院也给了很多‘照顾’,确保他在那边安心工作。”
2016年12月20日,分别的那天真的到来
7岁的大宝还不懂时间与空间的概念,在机场,淘气的坐在行李车里,和爸爸嬉戏打闹,彭璐挺着大肚子满怀笑意的看着父女俩,眼神中却藏不住满满的担忧。
“其实走之前我们都说好了,大家都不哭,叫张华一直往前走,别回头,千万别回头。但真到了走的那一刻,终究是没忍住,他还是回头了,回头那一刻,眼中的泪便再也控制不住了,一家老小相拥而泣……”。
“别担心,我会照顾好自己的。你要多注意身体,特别是肚子里的孩子。”
“我知道,家里有我,放心去吧。”
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浪漫的拥吻,中国人独有的含蓄内敛都在简短的字里行间。
紧握孕妻双手,再抱抱大宝,随即拭去泪痕,张华再次转身,背对着向送行的亲友挥手告别,“挚爱,万望珍重!我以胸前的国旗起誓,绝对不辱使命,恪守承诺,救死扶伤,等着我凯旋归来吧!”
其实不难想象,张医生在非洲的日子里,彭璐身上的担子并不轻。平日里,除了忙碌急诊科的医疗救治工作,下班后还要尽心照料家中老小,各中艰辛不言而喻。“肯定还是累啊,尤其是娃娃生病什么的,心里就慌了,但困难总有办法解决的。”彭璐用自己的乐观、持重、坚韧,为丈夫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!
错过锡婚,更待金婚
“彭医生,上有老下有小的,真的辛苦你了!”张华总是习惯这么叫自己的妻子。今年,是他们夫妻结婚十周年的日子,这样特殊的日子夫妻之间只是互道一句辛苦,并没有太多甜腻的表现。“即便他在遂宁周年日什么的我们也基本不过,因为工作太忙了。作为医生来说,我们已经习惯了淡化节假日了,尤其我们还是双职工。”彭璐笑着解释,“他平安归来,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。”援外的这些日子,张华很少提及自己在非洲工作的辛苦,怕家人为他徒增担心,彭璐也从未向丈夫抱怨生活的不易,怕丈夫工作分心。或许,这就是他们简单但又深沉的爱的表达方式。
十年尤短,半世可期。虽然错过了锡婚,但他们还有银婚、金婚、钻石婚要携手度过,未来的美好值得等待。
归期渐近,思念越浓
张华说,肩负国家使命,必然竭尽所能,如此选择他无怨无悔。只是希望圆满完成任务后能够多陪陪家人,尽力弥补这段时间的缺失。
彭璐说,平安归来就好,到时候她要带着孩子们去接张华,想看看二宝能不能在人群中第一眼认出自己的爸爸。
一次不远万里,跨越国籍、跨越肤色的国际援助,被张华一家人诠释得如此云淡风轻。大抵这就是,大爱,于无声处显露的意境吧!(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廖思英 陈竑 廖阳)